跳转至

总结篇 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

曾经有朋友问我,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对于投资的理解和投资的理念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这九个字既是目前为止笔者对于投资成功最关键要素的精炼,也可以算是这本书的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记得初涉股市时,虽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认识到了价值投资的意义,但在具体的投资中却总是不得其法。投资大师的书读了不少,各种经典语录已经倒背如流,还下了挺大的功夫去弥补财务知识上的不足,但一进入具体的公司价值分析层面依然会一筹莫展。在当时,我最大的困惑就是根本不知道什么才叫“好”。历史业绩好?资产负债表好?企业前景好?管理层好?好像都对,但好像又都不尽然。直到有一天,把生意、企业和投资之间的关系捋顺了,才开始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认识上的明朗和通透感。

为什么把好生意和好企业分开?因为一个行业的基本生意模式是客观的,也是外部环境的基本面(供需、生命周期)所决定的,这种生意上的属性是很难靠一个优秀的企业来逆转或者随意创造的优秀的企业可以去改善,可以去努力,但大体都是在一个基本限定的边界内的自选动作。比如造纸行业很难通过什么主观能动性去改变它的同质化和低利润率的特征 -- 就像一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要完成100米起码需要50秒左右,但一个优秀的短跑选手可以轻松地以十几秒就完成同样的长度,这是竞技规则和物理定律所决定的,是再优秀的运动员也难以改变的。

所以在我的投资理念中,最重要和首要的就是判断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好生意?在投资实践中,我经常感觉由于专业知识的隔阂而无法非常确切地了解一些业务和经营的细节问题,但这并不是致命伤。甚至可以这样讲:如果一笔投资必须要投资者成为这个行业的业务专家,那么这很可能是个危险的选择。投资者与实业经营者的区别就在这里:作为经营者,局面是既定的,他需要动用一切智慧在现有的局局面下去尽量做到最好;而作为投资者,面对的是一个开放性的选择,他存在的最大价值就是找到局面最佳的对象,找到大概率和高赔率的机会

懂不懂得对生意判断优劣,往往决定了一个投资者在实践中到底是“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做一个好生意的收藏家,既是我的投资目标也是对自己的定位。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对生意特性的深刻理解为前提。价值的来源DCF三要素高价值企业的原理就是认识生意特性的必备基础。

好生意的选择就像是寻找一个商业上的富矿。至于该怎么挖,什么角度和什么深度及具体动用什么技术,这些交给企业经营者为代表的专业人士去做就好了——但也因此,就需要对于挖掘者予以较高的置信区间。所以除了一个富矿之外,一个优秀的矿工也是必不可少的。

好企业正是这种优秀矿工的代表。再好的生意也经不住不作为和胡作为,这就像再高的天赋也经不住无止境的挥霍一样。即便是天然的富矿,也得靠专业的技能和辛勤的劳作来将它从一种“商业预期”变为真实的“现金流”。一流的好生意如果遇到三流的差企业,那么其经营绩效也最多只有二流水准,甚至浪费掉大好机会而最终根本不入流。商业的本质是竞争。天下没有白捡的生意。所以懂得挑选一个高素质的企业,以严苛的标准衡最企业的经营水准和管理能力是否优秀,是否足够成为让股东放心的行使代理经营的对象就非常关键。

从技术层面来看,好企业首先要有一个坚实的物质基础,这就需要从财务角度去衡量它是否具备发展的财务条件资源条件。好企业的核心是强烈的进取心和企业家精神,雄心勃勃但又专注和耐得住寂寞,善待客户、员工和股东。具有优秀的战略视野和强大的执行力。好企业的最终和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强大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当然,这一切判断都需要通过对经营过程的动态监控和评估来确认和修正,所以投资者不仅要会定性、也要会从具体的经营数据中去定量地观测,更好地知道什么是假象和陷阱。定性好比一个对好矿工的面试过程,但实际工作中的业绩考核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当一个先天优质的富矿配上一个优秀又值得信赖的矿工,这样的前景显然是让人期待的。但这样的组合就一定能带来很好的回报吗?很遗憾,即使是真正的好生意和好企业,最终却可能是一笔让人黯然神伤的差投资。把好生意和好企业变为最终的好投资,还需要跨过一系列的障碍。

把好生意和好企业变为好投资首要的门槛,就是学会要在合适的时机才出手。合适的时机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第一,在这笔好生意和这个好企业只处于发展的初、中级阶段的时候持有它,并在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候离开;

第二,在市场对这个企业或者这个生意产生重大误解(或者远远没有充分认识)的时候买入并持有,并在对其预期高度透支的时刻离开。

这两个层面可以单独运用,但最佳的选择是组合运用。只不过针对不同的对象特点,有时可能更侧重于第一层面,有时是给第二层面赋予更多的权重。这既需要学会对市场中令人眼花缭乱的不同行业的公司按照发展态势进行基本的分类也需要对市场定价的规律、特点,以及企业本身和市场预期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决定市场价格的因素是复杂的,认识到市场什么时候是“精明”的、什么时候是“间歇性愚蠢症”发作了,既是投资者的基本功课,也是一个艰难和将永远面对的难题。

然而好价格也仅仅是好投资的一个侧面。被证明的聪明决策如果没有足够的仓位,那么结果只能是更多的遗憾。同样,即使真的押对了对象又下够了足够的注,但无法坚持到最终丰收的一刻,而被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吓跑了,只能是增添了又一个苦涩的回忆。我曾说过“看得准,敢下手,拿得住”是获得优秀回报的九字真言,但敢下手和拿得住靠的不是勇气,而是“眼力”。眼力不是天生的,没有对企业价值和市场定价机制的深刻理解,是不可能自信“看得准”的,那么后面的那六个字也就成了一句空话了。

如果再延伸一下这个话题,“好投资”站在不同的角度可能会透露出更多的含义,比如:

站在收益率角度,未来1年潜在收益率50%的应该要比20%的好。但站在风险负担的角度,20%收益率但几乎无风险的投资可能就要比50%收益率但潜在风险极大的好;

站在不同的时间周期角度,未来1年就可能收获50%收益率但必须交割落袋的投资,可能不如每年预期只有25%收益率但至少可以持续5年的投资好;

对于身价1亿的投资者或者财富自由并且年龄也较大的人而言,好的投资可能就是不承担任何大的风险。只需要基本保持和通货膨胀率一样的收益率避免被动贬值就可以了。但对于很年轻而又资本金不足的投资者来说。更高的收益弹性可能才是更关键的;

对于资产结构过于偏重固定资产和稳定收益的家庭而言,考虑向股市投入更大的长期投资份额可能是明智的。 但对于资产已经高度集中在股票上的家庭而言,适时地从股票向固定资产或者稳健类资产进行平衡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 资金管理是门学问,而且资金量越大越值得研究。但反过来讲,资金量很小时,不能说它不值得研究,但是更值得研究的地方还有很多。换句话说,资金分来分去,换到哪个口袋里本身是不产生价值的,但是可以规避风险。而不同情况的人应该有所侧重,比如资产总额为5万元的情况下靠把几万块分来分去弄得再精彩也无法对财富增长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而资产总额为5000万元的情况就正好相反了。

好投资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投资能否让生活变得更美好,让理财的生涯更具有可持续性。诚然纯粹从赚钱的角度来说,也有一些方法可能是有效的。但其中的一些方法必须将人牢牢地锁定在计算机之前,通过无休止的交易来获得收益。短期来看似乎间题并不大,但以3年、5年甚至10年来看,这个理财的代价似乎就高了些。如果某种赚钱模式需要一个人不知疲倦周而复始地保持在战斗状态成为一个交易的机器——不能去旅游、不能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不能生病,否则赚钱模式就会中断,这样的方法真的美好吗?这样赚钱真的提高了生活质量吗?在我看来,投资最美好的一面恰恰是在你自由的选择生活方式的时候,却分享到了这个时代和社会中最优秀的生意和企业家的伟大劳动成果。

另外一些只能在小资金条件或者具有潜在高风险性的方法,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有朝一日,当资金量已经无法用过去的方式持续下去的时候,再想改条路谈何容易。长期的思维惯性,交易习惯,对新模式的学习和理解,知行合一过程的融合,这些都会在未来造成巨大的挑战 -- 年轻而没有钱的时候这种挑战的风险并不大,因为还有时间和未来。但在富有起来并且年龄也越来越大之后,这种转型的挑战所可能导致的损失风险就非常高,因为这个时候的人生已经输不起了。

所以,从一开始选择一个符合自己向往的生活方式的、且未来根本不需要改变而可以一直精进下去的投资模式格外重要。真正的好投资,不但能赚钱,而且可以通过投资带来更美好的生活和充分的自由,可以随着资金量的扩大而越来越从容,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在全世界的不同市场中予以复制。

所以说投资到底是简单还是复杂呢?说复杂,好像“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这9个字已经足够。但说简单,什么是好生意呢?怎样判断是好企业呢?好生意就一定是好企业吗?好企业就是好生意吗?好生意加好企业就一定是好投资吗?这里面的每一个问题又都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既需要懂得投资成功的各种基本元素和能力,更需要的是具备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熟练运用各种知识点的能力。就好像如何去成为一个优秀的拳击手,需要好的直拳?需要好的勾拳?需要灵活的步法?需要充沛的体力?还是需要足够的抗击打能力?答案是,需要这一切的综合。一个仅将直拳练到极致的人永远无法成为优秀的拳手。同样,一个只看到投资中某一个要素的重要性而不会将各种重要元素协调运用的人,不但无法成为优秀的投资者,甚至有可能由于严重的偏执而走入一条充满危险的山崖。因此,开放的胸怀、持续的学习和反思,也是在投资道路上成长不可或缺的素质。

《论语·子罕》中说:可与之共学(可一起学习相同的东西),未可与适道(但却未必有同样的追求):可与之适道(有同样的追求),未可与立(却未必都坚韧不拔):可与立(可能一样坚韧不拔),未可与权(却又未必都懂得灵活的权变运用)。可见,从学习到入门,从入门到在实践环境中坚持做对的事情,再学会在死的原则之上和书本教条之外的融会贯通和”有原则的灵活”,每一步的提升都是对努力、悟性和品性的挑战。投资之难,其实正在于此。而投资人的自我修养的方向。其实也正在于此。

最后,让我们整体回顾一下这次小小的投资思考之旅。

我们从投资基本的思维方式开始进入这个奇妙而生动的世界,通过对这个世界中特有的“自然规律”的理解开始,对它存在的陷阱和可以利用的武器建立概念,开始认识到哪些是不可为的,哪些是应该努力做到的。 在基本的准备完毕后,我们怀着憧憬进入了复杂和宏大的企业内在价值的迷宫。在这里,我们试图从纷繁多变的企业生态群中找到一些我们称之为“高价值企业”的堆满宝藏的城堡,我们试图去理解它们之所以称为“高价值”的本质因素,去思考这个生态群中那些成功的理由和失败的原因。我们摸索着去对它们的共有特征进行抽象和描绘,慢慢地从最模糊的印象,到大致的轮廓,再到更具体的可衡量的量化因素,它们像是一个个隐形的坐标指引着我们一步步走出认知的迷宫而抵达目的地。 最后,我们更进一步地去拜访了传说中伟大而多变的市场先生。在与他的对话中,我们回顾了他令人惊奇而感叹的传奇历史,小心翼翼地揣测着他的性格和行为规律。市场先生既慷慨地对所有发生的事实直言不讳,但又对于我们关于下一次他会怎么做只报以神秘而意味深长的微笑

我们真的已经掌握了投资世界核心的奥秘和规律吗?我们真的已经洞悉了企业内在价值这个巨大迷宫的出口吗?我们真的读懂了市场先生的笑容吗?我并不那么确定。 但我知道,想在一个“注定少数人获胜的游戏”中成为最终的胜利者,我们除了不断去学习思考和总结,别无他法。 作为一个普通的投资者,一个毫无特殊之处的普通散户,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只有按照屈原的《离骚》中所说的那样,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谨慎而坚定地走下去。

这就是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