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入人里:自我与认同管理¶
参考:沟通的艺术
沟通和自我¶
自我概念与自尊¶
自我概念: 对自己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知觉【认为自己是谁】
自尊: 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 低自尊: 认为所有人都一直用批判的眼光看他们
- 高自尊: 倾向于认为别人是好的,并且期望被他们接受
自我的生物性和社会性根源¶
- 生物性与自我
- 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的;
- 人格不仅是变化的,动态的,而且是可以被经验塑造的.
- 社会化与自我概念
- 反映评价:每个人得出的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我们认为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
- 重要他人【家人,朋友】对我们的影响:协助自我者,破坏自我者.
- 社会比较:形成我们自己的自我形象,依据与他人对照的方式【参照群体】; -> 优于别人还是劣于别人,也决定了要和别人相同还是不同.
自我概念的特征¶
- 自我概念是主观的
- 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认知都要好于实际表现
- 看自己比别人更加正面【雾里看花】
- 当我们经历负面情绪的时候比心情好时更挑剔
- 扭曲的自我评价原因
- 过时的信息:【过去的失败不代表将来也会失败,同样,过去的成功也不代表将来也会成功】
- 扭曲的回馈: 过度批评,刻薄评论,心不在焉等等
- 完美主义
- 社会期待: 藐视自我的言论被视为谦虚,导致优点和成就被遗忘
- 自我概念抗拒改变
- 认知保守主义: 倾向于坚持一个现存的自我概念
- 建议
- 对自己有真实的认识:定期确定自己的长处
- 有切合实际的期望
- 要有改变的意愿
- 有改变的技巧:寻求建议,请教一件,观察榜样
文化、性别和认同¶
- 文化
- 西方的个人主义化
- 亚洲的集体主义化
- 性别和性征
- 对待男孩和女孩的不同方式,影响了他们看世界的方式,如,强调女孩的外貌
自我应验预言和沟通¶
自我应验预言: 如果个体对事件的发生有所预期,并且他接下来的行为是建立在这些预期上的,那么这件事的发生会比没有预期更可能成真.
步骤:
- 持有某种期待
- 表现出与期望一致的行为
- 期待如实发生
- 强化起初的期待
预言类型:
- 自我强加的预言: 你的自我期待对你的行为产生影响
- 他人强加的预言: 他人更高的期待并付诸在实践中【老师认为个别学生更聪明?】
自我的展现¶
我们使用的沟通策略会如何的影响他人看待我们的方式;我们传递的很多信息是以创造我们想要的认同为目的的.
什么是认同管理¶
公开的和隐私的自我
- 隐私的自我: 在真诚的自省过程中所相信的自己
- 公开的自我: “公开的”形象,期待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勤勉,可爱,尽责,忠诚】【脸面】
认同管理: 意味着选择自己的哪个角色或哪个部分加以施展
为什么要认同管理¶
- 为了开始和经营关系
- 为了获得别人的顺从
- 为了保住别人的颜面
- 为了探索新的自我
认同管理特征¶
- 致力于构建多元认同: 扮演较多的角色【学生,朋友,家人,邻居等等】,并得到认同
- 认同管理是合作的: 每个沟通者不仅是”编剧”,也是”表演者”
- 可以深思熟虑也可以不知不觉
如何认同管理¶
- 面对面印象管理
- 举止:预言和非语言行为
- 外貌:个人化方式
- 设备:用来影响别人如何看待我们的物理工具
- 网络印象管理:网络赋予了我们更多印象管理的控制权
- 电子邮件
- 博客
- 个人网页
- 照片等等
在关系中的自我坦露¶
自我坦露: 有意透露与自己相关信息的过程,而且这些信息通常是重要的、不为人知的。
自我坦露的模式¶
- 社会穿透模式
- 自愿提供信息的广度【讨论话题的范围】
- 自愿提供信息的深度【从非私人化信息转向私人信息】
- 衡量深度:信息有“特殊意义” 和 信息的“隐私程度”
- 随意的关系:话题范围很广却无法深入
- 较为亲密的关系:可能只对一个领域进行输入的探讨.
- 最亲密的关系:互相坦露的内容不仅有深度也有广度。
- 乔哈里视窗
- 开放区(他人知道的,自己知道的)
- 盲视区(他人知道的,自己不知道的)
- 隐藏区(他人不知道的,自己知道的)
- 未知区(他人不知道的,自己不知道的)
自我坦露的好处与风险¶
- 好处
- 宣泄
- 互惠:一个坦露的行为可能引发另一个坦露的行为
- 自我澄清
- 自我确认:如,“出柜”确认自己的性取向
- 关系的建立和维持:自我坦露的品质和婚姻的满意度之间有着很强的联系
- 社会控制:如,告诉老板另一个公司正在挖你的墙角。
- 风险
- 拒绝
- 负面印象
- 降低关系满意度
- 丧失影响力
- 伤害别人
自我坦露的原则¶
- 这个人对你而言重要吗?
- 坦露的量与方式合适吗?
- 坦露的风险合理吗?
- 有建设性的影响吗?
- 你的自我坦露是互惠的吗?
- 你在道德上有义务坦露吗?
自我坦露的替代选择¶
沉默¶
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保留在心中
说谎¶
如果说谎在关系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就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如果保持一段关系对你而言很重要,那么诚实—至少在很重要的事情上—确实是最好的策略。
模凌两可¶
“别提了!”
- 模凌两可,真实
- 模凌两可,虚假
- 清楚,真实
- 清楚,虚假
暗示¶
“我敢肯定这里是不允许吸烟的。”
可以避免让他人感到不舒服,同时又道出“不打折扣”的真相 但要看别人是否能解读你没表达出来的意思
总结¶
自我概念是个人关于自我知觉方面比较稳定的部分,有些自我特性来自人格的遗传,自我概念是由【重要他人】所传送的信息而创造出来的,也经由别人与参照群体比较而得出。自我概念是主观而且多元的,得知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是其中的重要渠道。尽管自我会随着时间逐步发展,但是自我概念同时也抗拒改变。另外,文化、性别等因素也会对自我概念的形成产生影响。
认同管理是人们设计出来的策略性沟通,用来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观感。认同管理旨在向他人呈现出你不同的脸面或者角色,且这不是私下的或者无意识的行为。沟通者借着管理他们的举止、外貌和配备来创造一种认同,以便和不同的人互动。认同管理既发生在面对面沟通,也发生在媒介沟通中。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个他或她可以展现的面貌,选择其中之一示人并不代表这个人不诚实。
人际沟通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自我坦露:有意向他人透露关于自己的、重要的且不为人知的信息。社会穿透模式和乔哈里视窗是描述我们如何向他人坦露自我的工具。沟通者出于好几种原因和好处而坦露个人的信息,如宣泄、互惠、自我澄清、自我确认、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社会控制等。自我坦露的风险包括、负面印象、降低关系满意度、丧失影响力、伤害别人等。除了自我坦露,我们还可以选择沉默、说谎、模凌两可和暗示来回应。虽然,这些策略在理论上可以替代自我坦露,但具体情境中它们是否合乎伦理还要取决于说话者的动机以及欺骗的影响才能做出判断.
创建日期: 2023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