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之间:沟通和关系的演变¶
参考:沟通的艺术
关系并不是像一幅画或照片那样静止的,而是时时改变,像一场正在上演的舞蹈或戏剧。
甚至于最稳固与满足的关系也会在沟通模式转变时展现不同的面貌.
我们为什么要建立关系¶
小孩不能选择父母,大多数工作者无法选择他们的老板或同事。 --【无法控制的关系】
但在其他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寻找某些人而避开另一些人。 --【可以控制的关系】
外貌¶
外貌在关系的初期阶段尤为重要。
- 舞伴约会的意愿实验。
- 婚恋网站的定期更新信息特征。
但还有另一些鼓舞人心的因素
- 第一,过了期初的第一印象之后,长相普通但是具有亲切的人格特质的人,会被评为具有吸引力;
- 第二,生理外表因素的重要性随着关系的增进会降低。
就像社会学家说的:“吸引人的外表特征可以打开大门,但是贱贱地,除了外表之外,必须还有其他条件才能保持大门常开。”
就像找工作的学历,只是敲门砖。有实力才能保住饭碗。
相似性¶
“我们喜欢跟我们类似的人”
- 婚姻中配偶的人格特质越接近,越倾向于表达对婚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 中学的好伙伴们也会在各方面表现出相似性,【拥有一样的朋友、喜好同一种运动、参加类似的社交活动、同样程度的烟酒量】
- 如果彼此相似,他们的友谊似乎最后可能持续数十年。
- 对于成人,相似性对于关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作用甚至比沟通技巧来的更重要。
为什么会被相似人吸引?
提供了某种程度的自我支持。 : 如果我们评价那些像我们的人是有吸引力的,那我们一定也有吸引力了。 【内隐自我主义】
- 人们更有可能和那些姓或名与自己相似的人结婚。
- 相似的生日,相似的运动球衣号,相匹配的语言风格,拥有这些特征都是会吸引我们的人。
- 在挑选配偶的时候,会把相似的价值观视为最佳预言者,而且要比生理外貌或者性格特质的吸引力更为重要。比如,政治和宗教。
不过,当我们接触到虽然某些方面跟我们相似,但是行事作风却很怪异或者经常冒犯社会规范的人时,相似性的作用就会从吸引转为厌恶。
互补性¶
当差异具有 互补性 时, 差异便可以增强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同伴的特质可以满足另一个同伴的需求。
对伴侣来说有互补气质的吸引力,可能是根植于生物学中的。 【当伴侣中的一方是主导性的而另一方很被动,那么他们常常会彼此吸引】
“挥霍无度和小气吝啬”往往相互吸引,但他们在财务管理上的差异往往会导致严重的冲突,破坏关系的进程。
- 婚姻成功的伴侣之间既拥有足够的相似性,以便能在生理和心理上让对方感到满意;同时也拥有足够的不同,以便满足各自的需要,同时保持关系的趣味性。
- 成功的伴侣会找到方法来保持他们相同点与不同点之间的平衡,以适应不断发生的变化。
相互吸引力¶
通常我们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相互吸引的力量在关系的早期阶段中相当强烈,在这段时间中,我们相信自己会被喜欢我们的人所吸引。
相反地,我们不太可能会在乎那些会攻击我们或对我们漠不关心的人。
那些认同我们的人会支持我们的感觉和自尊。 这种认同的价值,同时也可以增强我们表现出来的自我概念。“我是一个值得爱的人”
能力¶
我们喜欢围绕在聪明人的四周,也许是因为我们希望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可能分一些跟我们。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我们也不太喜欢围绕在太完美的人身旁,因为相较之下,自己看起来会很糟。
在这种比较的态度下,人们会被那些聪明却有显而易见缺点的人们所吸引,因为那表示他也是普通人,就像我们一样。
另外,我们常被那些有能力又有亲和力的人吸引。
“能干但是冷酷” 通常并不是一种吸引力的搭配。
坦露¶
揭露自己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建立喜欢的关系。
- 有时这一类喜欢的基础来自于发现我们彼此有多么类似,例如:某些经验(“我也毁了一个合约”)或是某些态度(“我也对陌生人感到焦虑”)。
自我坦露也能建立关系,因为这是重视对方的标志。 当别人和你分享私人信息时,这暗示着他们尊重并且信任你,这是对你的一种好感。
分享信息有助于增加吸引力。 坦露在关系发展的初期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无论这段关系是通过网络沟通建立的,还是面对面建立的。 【网上的坦露往往言过其实】
并非所有的坦露都会带来好感。 令人满意的自我坦露的关键在于 互惠
- 你所揭露的信息的量与质 要跟对方取得平衡。
- 除了质与量,还有一个因素是 时机, 某些人的时机选择错误,往往会带来错误的结果,这种错误有可能是很不明智的行为。
- 跟一个刚认识不久的人谈论你对性缺乏安全感,或者你的宠物在朋友的生日餐会热火的话题,就很不合适。
注意自我保护: 只有在确认对方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之后,才能揭露个人信息。
接近¶
近水楼台先得月: 我们容易和常常见面的人建立联系。
- 我们很容易和亲近的邻居建立友谊;
- 许多同学都会选择经常走同一条路的人作为友伴。
接近使得我们更容易获得别人的信息,也容易从关系中获益。
接近的人通常比不跟我们亲近的人与我们之间更具有相似性。
- 住在同一片地方的邻居往往具有类似的社会经济地位。
-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接近方式,无论在现实中有多远。 -- 虚拟接近
报酬¶
两种关系理论:
- 社会交换理论:(半经济模式基础,包括 人际的 和 非人际的)如果与对方相处带给我们的报酬大于等于我们所要付出的成本,我们更愿意建立和维持这段关系。当一方感到“无利可获”时,这段关系就会变差。
- 关系需求:追求亲密感。
这两种观点并不相互矛盾。
寻求任何一种形式的亲密感,不管是在情感上、生理上、还是智力上的,都有其成本,然而我们决定付出成本与否,最大考量就是其收益。如果寻求和维持这个亲密关系的成本太高,或是收益不值得努力,那我们就会决定撤回。
报酬的形式: 有形的 和 无形的
- 一个很好的居住点、一个高薪的工作
- 名声、情绪上的支持、友谊
成本:不受人喜爱的结果
- 不愉快的工作、情绪上的痛苦。
维持关系: 报酬(rewards) - 成本(costs) = 结果(outcome)
我们用这个公式来决定如何与这个人应对,是“值得投入”还是“不值得努力”, 基于结果是 正值 还是 负值
- 一段良好的商务关系建立于双方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彼此。
- 有些友谊的建立也是出于一种非正式的交易:“我不介意听你谈论你的爱情生活的高潮和低潮,因为当我的房子需要修理的时候你救了我。” -- 就算在亲密关系的关系中,也有交换的元素存在。
- 朋友和情人通常会忍受彼此的怪癖,因为相较于他们所得到的舒适和愉快感来说,这一点点的不愉快是值得接受的。
人际关系的演变模式¶
关系的开始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
发展的观点¶
马克·克莱普(Mark Knapp) 的 模式: 十个阶段,两个层面。这个模式最适合用来描述恋爱双方的沟通.
- 两个层面: “聚合期”、“离散期” ; 其他科学家认为还应该包含一个 “维持期”
- 十个阶段:初始阶段、试验阶段、强化阶段、整合阶段、结合阶段、分化阶段、各自阶段、停滞阶段、逃避阶段、结束阶段。
初始阶段
- 目标:愿意与人接触,并表示你是一个值得谈话的对象。
-
特征:沟通相当简短,往往依循一些常见的公式:握手、谈论无关紧要的话题(天气等)、友善的表达情感。 【看起来相当表面并且没有意义,然而这却是一种有兴趣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象征。】
-
恋爱的关系,对于害羞人来说,初始关系尤其困难。对月这些人来说,经由网络互动可能容易一些。
试验阶段
考虑是否有兴趣进一步追求这段关系
包含 “不确定性减少” : 通过获得更多有关他人的信息逐步了解对方的过程 :
- 寻找双方的共同的立场:“你从哪儿来?”、“你的专业是什么?”、“你也慢跑吗?你一个星期跑几公里?”
“闲谈” 是 试验阶段 的最佳保证, 尽管不喜欢闲谈,但还是有很多功能 :
- 找出共同感兴趣的事情。
- 帮助决定这份友谊是否值得经营。
- 一种缓和关系的安全方法。
- 提供与他人的联结。
- 部分人还沉醉其中。
从初始阶段到试验阶段,通过网络空间甚至比面对面交流更短, why? 看不到对方的非语言反应,不需要担心脸红、结巴等问题。也不会因为对方提问太快或太多的问题而产生逃避心理。
阅读社交网站资料可以了解很多信息:
- 关系状态、政治倾向、最大的爱好、喜欢的音乐、书籍和电影。
- 查看照片和他们的新鲜事,可以了解到 他们经常和什么样的人出去玩,在周末喜欢干些什么,以及他们的个人风格。
强化阶段
- 沟通模式的变化:向对方表达情感的次数变多,使用更广泛的沟通策略来描述他们对吸引力的感觉。
- 四分之一的时间来直接表达情感和公开讨论彼此关系的状态。
- 不直接的方式沟通: 花更多时间一起度过,要求相互的支持,为同伴做一些有趣的事,给予一些情感的纪念品、暗示和调情,非语言的方式表达情感,了解对方的朋友和家庭,以及试着让自己的外表更有吸引力扥等。
- 共同参与活动、跟共同的朋友出游或一起去旅行等。
整合阶段
放弃自己旧有的人格特质,与他人建立分享建立认同。一种作为一个社会单位的认同。
- 亲密关系中: 情侣开始邀约、社交圈开始整合,双方开始向彼此作出承诺。
- 开始认定某些事物为共同财产: 我们的公寓、我们的车以及我们的歌,等等
- 同伴间: 发展处一种他们特有的、惯常的行为模式。 说话方式开始变得相像,会使用彼此的惯用语和句型。
结合阶段
结合阶段中的人会有一些象征性的公开姿态,用来告诉全世界他们的关系是存在的。 也是 关系中的一个转折点。
- 类似 “合法同居”、“姘居”和“生活伴侣” 这样的词表明。 包含着一种内隐的、明确的联结。
- 并不是只有爱情关系才会发展到结合阶段,比如 “签署了合作契约的生意伙伴”、“兄弟会”和“姐妹会” 的结盟仪式等.
分化阶段
就算是在最投入的关系中,人们也需要坚持他们独特的自我认同。
分化阶段就是“我们”这个点开始要转化成“我”的时候,也就是“抱紧我”的定位点发生替换,而“放下我”的信息开始发出的时候。
- 焦点从“我们”周末计划要做什么转变成“我”这个周末要做什么了。
- 曾经两人都意见相同的理性议题,现在开始成为争议点:“我比你更具备职业发展的潜力,为什么我要被绑在家里?”
当一段关系开始经历第一次、不可避免的压力感时,分化通常就发生了。
这种需要自主和改变的需求不见得都是负向的经验,无论如何,人不仅是关系的一部分,也是独立的个体,分化就是一个朝向自主的必要步骤。
比如:一个成年的子女既想与父母保持良好的关系,同时也想保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和认同。
分化
是维持关系期关系中必然的状态。
成功的分化关键在于,当我们为个体存在创造一些空间的时候,还能维持在关系当中做出的承诺.
各自阶段
成员沟通的品质和数量都有在降低。 特征: 限制 和 压抑。
成员们选择退缩,而非讨论一个不认同的话题(这需要双方付出精力的)
双方在心理(选择独自沉默、做白日梦和幻想) 和 生理上(人们花较少的时间在一起)都会划清界限。
各自为政并不包含全然的拒绝。 --而是对兴趣和承诺变现出退缩.
“限制” 出现于 分化阶段的差异更加的显著和标签化: “我的房间”和“你的房间”,“我的朋友”和“你的朋友”等等。
这样的区别是 个人认同 和 关系认同、 自主和联系之间健康平衡的标志。
当一段关系,分离的部分明显多于整合的部分时,或者当分离的部分严重地限制了互动时,才会产生问题.
停滞阶段
如果各自持续下去,关系就会进入停滞阶段,
强化阶段的兴奋感早就过去了,成员彼此用老方法相待,熟悉的方法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成长发生,这样的关系就是一个空壳。
- 许多处于停滞阶段中失去热情的工人,他们在辞职前依然会继续工作好几年。
- 厌倦同样的对话、同样的人和每天随之而来的例行公事、却没有一点愉快和新奇感的伴侣身上.
逃避阶段
当停滞阶段变得过分令人不愉快时,群体中的人们就会从创造出一种彼此之间的物理距离。
- 有时会间接的通过一些伪装来表达,“我最近都在生病,没办法和你见面”
- 有时也直接表达,“别打电话给我,我现在不想见你”
这两种迹象都会使关系的前景陷入困境。
关系的恶化从结合、各自为政、停滞到逃避,并不是不可避免的。
一段婚姻是以离婚收场还是一直保有之前的亲密感,最大的不同在于当伴侣处于不满意的状态时彼此的沟通情况。
不成功的伴侣在处理问题时多通过 回避
、间接面对
和较少联系
的方式;
相反,那些“修补”过关系的伴侣往往以比较直接的方式沟通,他们正视彼此的问题(有时会借助婚姻咨询顾问的协助),花时间尽力地协调出问题的解决之道.
结束阶段
并非所有的关系都会结束,许多职场伙伴、友谊和婚姻,从关系建立之后就会延续一辈子。 但的确有许多关系会走到终点而到达结束阶段。
特征:
- 一场明确想要终止关系和分开的简要谈话。
- 通过一顿真诚的晚餐、一张留在餐桌上的纸条、一通电话或是一份法律文件。
根据个人感觉不同,这个阶段可能非常短暂,也可能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以远离痛苦和彼此攻击的情况。
关系并非一下子走到终点的,而是以一种来来回回的模式朝着瓦解迈进。
结束都不是完全负向的。
了解到对方在关系中付出的精力以及自我成长的需求,可以降低难过的感觉。
许多关系并不如界定中那样完全结束,一对离婚夫妇也许会找到较少亲密感的新方式来维系彼此的关系.
在恋爱关系中,预测两个人在结束阶段之后是否还能成为朋友,依赖于他们在卷入感情前是否已经是朋友。
分手方式也会造成不同.
- 如果两个人分手时的沟通是正向的(不后悔在一起的这段时间;试图减少双方难过的感觉),则比较可能在分手之后维持友谊;
- 如果两个人分手时的沟通是负向的(矫揉造作,抱怨他人),想要保有友谊比较困难.
每个伴侣所建构出的“哪里出了差错”的述说都会对它们分手之后的生活产生影响。比如:“我们因为彼此不合适,所以分手了” 和 “他太自私又不成熟,所以无法对感情负责.”
许多终结的友谊关系所经历的步骤确实类似于十阶段形态,然而关系发展和结束过程还有许多其他形态。并不是所有的关系发展历程都循着开始、进展、消退、结束这种线性发展形态的.
其他阶段成分常常同时出现.两个相爱的人深受整合阶段之苦,仍然愿意分享试验阶段的一些尝试(“哇!我不知道你还有这样的一面”),也可能出现分化阶段的歧异性(“没什么理由,我就是需要一个星期的独处时间”)。
就像家庭成员,虽然花很多时间排拒彼此,却可以因偶尔的美好使之前的亲密感短暂加强。
辩证的观点¶
有些理论家主张, 有些沟通者--无论是全新还是陈年的关系-- 会陷入相同的困境模式中. 是因为这些沟通者想要追求重要但却内在相互矛盾的目标。 从始至终贯穿了他们所欲的关系.为了要达到这些目标就产生了 辩证张力: 当两种相反或不相容的力量同时存在时所引发的冲突.
三种 辩证张力 : 联系和自主、 公开和隐私、 循例和新奇。
联系和自主
没有人是可以孤独存在的.我们会寻求与他人有联系,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失去全部的自我,就算是在最满足的关系中也是一样.
联系与自我的矛盾需求都包含在 联系与自我的辩证 中.
关系破裂的原因: 伴侣们找不到方法来经营他们不同的个人需求。
- “我们嫌少有时间在一起”、“他(她)不认同这段关系”、“我们有不同的需求”。 (无法满足彼此对联系上的需求)
- "我觉得被困住了"、“我需要自由”。 (过度的联系需求)
我们追求的联系与自主的辩证程度会随着时间改变. <<亲密行为>> 中重复的三个阶段:"抱紧我"、"放下我"、"让我一个人"。
开始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抱紧我”的第一个婴儿阶段),到会走路的(“放下我”的第二个阶段)爬行、走路、触碰和品尝来探索这个世界, 再到青少年(“让我一个人”的第三个阶段)必须和家庭一同度假以及同一张餐桌上用餐而痛苦呻吟。 当青少年成年时,通常又会和家庭变得较为亲密.("抱紧我"循环)
在成人关系中,这个亲密和距离的循环仍然重复着。
在婚姻关系中: “抱紧我”通常是在结婚第一年,随着自主的需求慢慢增强,关系亲密度也会降低,这种需求可能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表露出来,包括想交朋友、参与不包含配偶的活动或找工作的。 这种从联系到自我的转变可能导致关系的破裂,但也可能成为循环的一部分---用新的方式来定义关系,以再次取得存在于过去甚或更加浓烈的亲密感.
在评估关系的转折点时,异性恋伴侣,无论男女都认为俩系和自我的辩证关系是影响其关系的最重要因素。这种辩证张力在双方 协调承诺、冲突、脱身、和解等转折点时十分重要.
公开和隐私
坦露是界定人际关系的特征之一,然而,除了坦露自我,我们也需要保持与他人的私人空间。这种矛盾的需求创造出 公开和隐私的辩证
再亲密的人际关系都需要一些距离,爱人之间经历了一段腻在一起的亲密时间,然后相对地想要彼此冷却一下。 因此在热火朝天之后的一段时期很好会有身体上的接触.
再如,当朋友高度坦露自我,分享了几乎每一种感觉和想法之后,又会有几天、几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失去联系。
社交网络增加了隐私管理的挑战,Facebook、推特、博客和其他媒介性却倒可以很容易地发布个人信息。因为很容易,所以这并不意味着这会是明智的做法.(特别是还包含了其他人的信息.)
循例和新奇
稳定是关系中重要的需求,但过多的稳定则会让人感到了无新意。 循例和新奇的辩证 反应了这样的矛盾张力。(反面:夫妻在结婚多年后对彼此了解很深却十分无趣.)
虽然太多的熟悉会导致无趣和停滞的风险,但也没有人会希望有一个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伴侣,而太多的惊喜怎会威胁到建立关系的基础(“你不是我嫁的那个人了。”)
沟通者所面临的挑战是为循例的状态注入一些新奇的需求,使关系保持新鲜和有趣,每个人在循例与新奇辩证中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没有办法将两个理想地混合.
经营辩证的张力
在新婚夫妻中: “联系和自主” 是最常出现的张力(30.8%),“循例和新奇”位居第二(21.7%),最不常见的是“公开和隐私”(12.7%)
经营张力的挑战:
否认
:沟通者在辩证谱系中回应其中一端而否认相对的另一端。(一对夫妻纷争的来源是循例和新奇,可能发现改变是在太困难了,所以选择继续保持老样子,如果他们不面对问题,只好继续一成不变。)无所适从
: 沟通者会觉得遭受打击和无助的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不能正视问题。 会争吵、冷战,甚至离开这段关系。(假如一对新婚夫妇在蜜月后发现“永远幸福快乐”这种完全没有问题的生活并不存在,他们会变得十分恐惧,甚至开始怀疑婚姻是个错误。)交替
: 沟通者在辩证谱系中某些时间会选择其中一端,另一些时间又选择另一端。(例如朋友之间会通过交替的方法,来经营联系和自主的辩证,他们有时候会花大量时间和对方在一起,有些时间也会单独生活。)分割
: 伴侣运用这种策略划分出他们关系的不同区域。(例如,一对伴侣在经营公开和隐私的辩证张力时,关于共同朋友他们几乎会分享所有的感觉,但是对于过去情史的某些部分却会隐而不谈.)平衡
: 沟通者认为两种力量都具有合理性,且试着通过拖鞋来处理张力。(妥协就是每个人至少损失一些原来自我坚持的情况。)(受限制于循例和新奇的情侣会通过妥协需求解决,一个人不需要墨守成规,一个人也不需要充满惊喜。)整合
: 沟通者并不试图削弱而是接受相反的力量。(例如一对接受彼此对于循例和新奇需求的夫妻,提出一种“可以预期的新奇”的方式--每个星期一起做一件以前没做过的事。)再界定
: 沟通者通过对了紧张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来回应挑战,似的明显的矛盾得以消失。(想法改变就可以改变你的态度)(例如,人们可以不管彼此之间的不同而相爱,到因为彼此的不同而相爱。)再证实
: 了解到辩证的张力是无法消弭的,所以它不试图远离张力,而是选择再证实。(沟通者接受甚至拥抱这些紧张关系的出现,生命就像过山车的隐喻反应出了这个策略,使用再证实方法的沟通者视辩证张力为过山车路程中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认为使用多种策略是明智的。 并且最后三个选项被看做是最有效果的.
例如:分手的情侣据称曾经不成功的运用过否认、交替和分割策略,而且他们往往只依赖于某一个,而不是灵活运用多种策略。
辩证张力是生活的一部分,选择如何沟通,会对关系质量造成巨大的差异.
关系的特征¶
无论用阶段模式还是辩证张力来分析一段关系,每段关系都会存在三个特征:瓦解、疏离、整合。不断重复。
关系是经常变动的¶
关系并非注定要恶化的,但是就算最紧密的关系也无法保证长期的稳定。
- 有时候伴侣会觉得有彼此分化的需要,其他时候又追求亲密。
- 有时候在已经建立的固定模式中他们会感到安全,其他时候单方或双方却又渴望新奇。
- 这样的关系可能变成各自为政甚至停滞,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婚姻也许会失败,但事实并非如此。通过努力,同伴可将停滞变成试验,或从各自为政变成强化.
这种经常性的改变: 是一种逐步形成的自然关系,同伴关系会经历一些阶段性的循环,虽然到达了一个新的层次,还是会回到先前发生的阶段。
循环: 伴侣从安全(整合)到瓦解(分化)、到疏离(各自为政)、再次到整合(强化与结合),一直到新层次的安全感。(亲人关系??),这个循环会不断重复。
文化会影响关系¶
具有普遍性的影响个人关系的因素:
- 沟通在所有的文化中都具有内容和关系这两种向度;
- 相同的面部表情在所有文化中暗示了相同的情绪;
- 几乎在每一个人类社会都在着权利分配这一事实;
- 男人(或者说雄性)对性关系都倾向于投入较少的感情,而面对竞争者的时候更有求胜心.
在各个文化中存在的差异:
- 西方的恋爱和婚姻关系,其特征都可以用十阶段模式解释,但这并不适合所有文化。许多文化中新娘和新郎可能只认识几天或几周就结婚成为夫妻,并且研究显示这些婚姻经常也是成功而幸福的。
- 美国这种低语境文化比较喜欢直接,而日本这样的高语境文化则比较鼓励含蓄.
- 《如何拒绝别人而不觉得羞愧》(美国) 与《16种方法让你避免拒绝别人》(日本)
各种各样的差异,会让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之间的关系面临挑战。
对关系做沟通¶
在关系中进行沟通的时候,到底交换了何种信息。
内容的
与关系的
信息¶
每个言语的称述都有其内容和关系向度。
关系性向度: 将沟通者对对方的感觉转化为某种表述。(社交需求:亲切感、即时性、尊重感和控制感)
信息的关系向度是不能被讨论的。 每天轰炸而来的信息那么多,大多数时间我们意识不到多少关系性信息。
有时候,我们没有察觉它,是因为它符合我们对尊重感、控制感及情感性的信念。
不同的说话方式反映了不同的关系向度:例如:优越的、友善的、性感的、无助的、冷漠的、恼怒的。
虽然非语言行为是关系性沟通中重要的资源,但是它们十分模糊,不够确定。
或许你会将他人尖锐的语气诠释为人身侮辱,而这可能只是疲累的表征;
会将他人的打岔视为轻视你的举动,而这可能只是说话者本身所受到的压力所致,与你无关。
在通过关系性(非语言)线索得出结论之前,先借助知觉检核技巧,用语言向对方多确认一下才是更好的办法.
关系性信息的类型¶
关系性种类很少,只能划分出四种不同的类别.
- 亲切感: 人们欣赏和喜爱对方的程度,在两性关系中,情感无疑是最重要的要素,然而并非所有的亲切感都是正面的,瞪眼怒视、大发娇嗔、嘴角带笑或爱的表白,同样都能清楚地传达喜欢喝投缘的意味。
- 即时性: 立即转向别人并与之沟通时,对其感兴趣和专注的程度。 借助非语言行为:眼神接触、脸部表情、说话语调和与他人的身体距离等等。
- 关系满意的关键失去建立双方都接受的即时性沟通强度
- 尊重感: 和情切感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指 尊敬、敬爱。
- 我们有可能喜爱某人却不尊重他,譬如你很喜欢、很宠爱两岁的弟弟,但是不会想到要尊敬他。
- 有时候,受人尊敬比受人喜爱来的更重要,譬如:在学校,意见不被同学或老师当一回事时。在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具有商业价值比让人听着开心更有意义。
- 被认知对待是自尊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 控制感: 指在关系中一方是否有权影响另一方。
- 大多数健康的关系都已弹性的方式来决定控制性的分配比率,这比一边倒地只由其中之一作决定(一高一低的倾斜关系),或是完全平均分摊责任以形成不真实的平等,或是两人轮流作决定,或是两人直接交换角色都要好。
后设沟通¶
后设沟通 : 描述人们谈论“关系”时所交换的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 (关于沟通的沟通)
无论何时,只要与他人讨论到友谊、情感关系时,就是在进行后设沟通。 例如:“我希望我们不要继续争吵了”、“我很感谢你愿意对我坦白。”
语言的后设沟通是成功的人际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环,和对方开门见山地谈论彼此的关系是迟早的,也是必要的。
- 协助人们以建设性的态度解决问题,提供了转移话题焦点的方法,使讨论可以由表面内容深入到关系困境。
- 不仅能解决问题,还能提高关系的满意度。例如:“我真的很感谢你,愿意在老板面前帮我美言几句。” , 这让别人觉得你很重视他们的行为,也提高了别人愿意在以后继续保持这种行为的意愿。
公开讨论关系议题仍可能带有风险, 后设沟通并不包含“听起来你好像对我很不满”一类的分析,要知道有些人就是讨厌被剖析。作为一个工具,后设沟通需要被小心地使用。
总结¶
人们因为各种不同理由建立人际关系,有些理由和沟通者彼此的人际关系吸引力的程度有关。吸引力可能来自于生理外貌、察觉到的相似性、人格特质上的互补、相互间的吸引力、觉察到的能力,以及自我信息的坦露、接近和报酬等。
关于人际沟通在人际关系的演变上,两种模式分别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阶段发展模式认为人们在聚合器和离散期中的各个阶段出现不同的沟通特征;辩证张力模式认为在每个阶段中,人们都必须处理续作彼此不同又不相容的需求。两种模式都有一些特性,例如都会产生变动、都受文化影响、都必须维持等。
沟通会出现两种向度:内容向度和关系向度。关系向度的沟通可以同时包括语言与非语言的。关系性信息通常以四种方式呈现:亲切感、即时性、尊重感和控制性。后设沟通是由沟通者之间的关系性信息所组成的。
创建日期: 2023年2月23日